这多少会让家长们无法接受的,但这就是事实。
对于一个家庭来讲,你是树根,孩子是花朵,如果花朵有问题,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。
家长们常常“看到”的孩子的问题,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“开花”。
家长意味着“头脑”,孩子代表着“心”。
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,那是“头脑”出了问题。
没有你的角度、判定、认为,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?
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?
是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,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,你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。
如果你认为小孩有问题,一定先反过来,在自身寻找问题的根源。
你自己的恐惧越多
你要求孩子就越多
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,你就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。你的恐惧越大,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。
恐惧导致掌控。
你越恐惧,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,以让自己有安全感。
掌控者是头脑,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,他们像水一样流动,很难被掌控。这使得你越想抓住、越想驾驭、越想掌控,越抓不住,越驾驭不了,越掌控不住。
你的恐惧越多,你要求孩子就越多,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。
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,真是这样吗?
没有你的恐惧,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,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小孩,这是真的吗?
问一问你自己。
当你是一个完全无惧的父母时
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。如何才能使一个小孩长大以后呈现出“最大”的智慧和能力?
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。
如果一个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,他长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最大化。
但是如果不是那样,而是你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,成年以后,或许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错,但是他的智慧心将发挥不足。
放一匹小马,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,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:
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,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;
他会担心这样地放任着小马,它以后怎样,它长大会如何……
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?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。
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,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。
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,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。
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
在孩子面前,我们似乎都是上帝。
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,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:
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,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。
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,你真的知道对小孩来说,什么才是最好的吗?
以你的“知道”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,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,那简直是一种挟持。
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,你在挟持他的心。
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,你怎样对待自己,你就怎样对待他人。
补充阅读改变自己是神,改变别人是神经病
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,来惩罚你的小孩,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,来责备他。
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,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?
你管得越多,他越成为你。
你管得越多,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,越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。
只有你管他越少,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,他才会越来越发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。
你确定孩子最好的人生道路是怎样吗?
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?
你是上帝吗?
如果你真的是上帝,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,彻底撒手让你的“孩子”自己成长。
看,那天底下的生物——老虎、狮子、蚂蚁、蜜蜂,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,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。
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
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,这是个错觉。
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,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一些,都拼命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,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这样。
家长们在自己身上的“希望”过期了以后,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“希望”放在了孩子身上。
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,如何做到?往他脑子装更多的知识。
如果一个小孩在四岁时就能识别两千个字,背诵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,我们就以为他很聪明。
而这有什么用处?
你只不过是在往一台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。
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,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。
过多的知识只能使一个头脑变得狡猾,而狡猾并不是智慧。
电脑能够随时调度出千万知识信息,但电脑并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脑。对于人来讲,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的有,而取决于他里面的空。
当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,他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,犹如电脑的硬盘和内存里空白越多,它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一样。
教育你的小孩,给予他有,更保留他的空,不要把他填得太满。
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得太满太实,犹如一个瓶子被塞得太紧太实一样,它那里面的空就成为死空,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。
因此,教育小孩,要注意他里面的空。
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,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。
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,而不是有——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。
要求、期望、负责是不是爱
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,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、期望或负不负责,或爱的程度有多深。
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、期望越高、掌控得越狠——我们越负责时,长春青少年心理咨询我们就越爱那个人:反之,我们就不爱他,或爱他不深。
这是真的吗?这是一个错误。
要求、期望或所谓的负责,仅仅都是恐惧的替代物。
它们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,另一个名字。
要求、期望和负责意味着爱,你确定那是真的吗?
在我们的教育中,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,结果“要求”“期望”或“负责”成为了我们与另一个个体的联结。长春心理咨询当我们对他要求、期望或负责时,这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、更紧,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。
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,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,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。
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,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。教育是恐惧的面目,一个人越恐惧就越需要它,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。
觉者没有教育的概念,因为他们不需要教育。老子从未提倡过教育,因为他处在了道的源头。
万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给予的教育,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。
而实质上,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,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。
要求、期望和负责是不是爱?
严格地说,那不是爱,那是完全的恐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