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的发展、竞争压力的增大,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增高,由此伴随的焦虑、抑郁障碍也越来越多。对此,心理医生表示,通俗来讲,生活中的失眠就像“心理感冒”,不要过分关注失眠,只要睡眠质量好就行;但是连续失眠则要注意,小心出现抑郁障碍。
失眠像感冒一样平常
可通过心理干预调整
失眠是否会变成抑郁症呢?失眠和抑郁症是两种疾病,失眠是入睡困难、睡眠质量下降,醒了就难以再入睡;而抑郁症则有明显的“三低症状”,即情绪低落、思维贫乏和活动减少;但长期失眠也可能产生抑郁症状,一般持续失眠3-6个月就要警惕了。
预防
睡眠时间的长短不是重点
重点是睡眠质量
那么,失眠是否可以预防呢?失眠可以调节,只要保持规律生活和作息,合理膳食、与人沟通,保障充足的睡眠,就可以预防失眠的发生。
此外,睡眠时间的长短不是重点,有的人为自己睡眠时间短而担心,需要关注的是睡眠质量。有的人睡四五个小时,也觉得很好。而有的人睡眠超过8小时,却还是经常犯困。因此,要规律生活作息,然后实现深度睡眠,从而改善睡眠质量。
要调整心态摆脱“心理感冒”,乐观的情绪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。一方面,多与人沟通和分享,遇到问题要多咨询,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。另一方面,适当运动、改变情绪,让人心情变好。
在饮食方面,可以多吃一些令人快乐的香蕉、菠萝、维生素B族等水果和蔬菜;甘蔗等甜食也是很好的改变情绪的食物,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比如自身肥胖,就不应该再吃太多甜食。